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习与见习
宁远实习简报——1.实习在宁远,感动在新田
发布时间:2016-12-30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4
   

所谓实习,就是实践学习。从实习那天起,从学生口中亲切地称呼中,我才发觉,原来我已经由胡同学过渡到了胡老师。再没有比胡老师更让我倍感神圣悦耳的称呼了!从小学开始,我小小的心灵便怀揣着一份美美的梦想,希望哪一天自己能够像班主任那样穿得整整齐齐,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教会学生做人!这一天终于来临,怎不叫人激动万分?

感动在课前

第一次上课,感受颇深!欧主任在见习那一周便给我们安排好了课程和教学内容。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二年级的数学,对于我们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来说,挑战性挺大。在完全不清楚学生基础的情况下,我觉得备课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为此我请教了指导老师李老师,从老师那得到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连续几天晚上,我都辗转难眠,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全部是我将要上课的情景。怕自己上不好,怕学生不喜欢我,怕误人子弟……总之,心里一直悬着一颗石头,隐隐的压力促使我写教案的时候不敢有一丝怠慢!

好不容易写好一份详案,拿给李老师指导前,我还在同学面前试讲了一遍,经过认真修改后,慎重地交到老师面前。然而,教案还是问题重重。李老师从头开始仔仔细细地批,出现那么多漏洞是我想都没想过的。到最后基本上是重新写一份。备课的过程很辛苦,却留下许多感动。李老师的细心指教,耐心指导,让我感动;同学试讲时认真帮我提建议,让我感动。我也为自己的虚心求教和不断追求完善的精神感动不已!

感动在课堂

我所带的班级是二年级四班。刚开始上课,班级里所有的面孔都是陌生的。学生没有因为我是实习老师而排斥我。在讲台上毫无经验的我,在课堂教学的处理和课堂纪律的管理上,显得笨拙而不知所措。每一堂课下来,我都狠狠地吸取经验教训。我明白为人师表,不只要学会怎么教学生知识,更要学会怎么教学生做人。上的课多了,渐渐和学生熟了。我试图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班级最调皮捣蛋的所谓的“后进生”。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试图去尊重每一位学生,慢慢地,我发现,我也收到同样的回应!那几个让人头疼的学生,在课堂上渐渐不那么放肆了。为他们的进步,我感动不已!

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大家都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上,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看学生纪律表现给各组加分的方法百试不腻。一个小小的卡通印章奖励,就足以让他们为之疯狂追求高分。每次给他们课本印印章,看到他们各个一脸自豪的样子,我心里总忍不住掠过一丝丝暖流。小学生是如此单纯,如此容易知足!我感动,是因为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几乎不会有人为了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卡通印章而如此纯粹地为之付诸努力!

感动在课间

来宁远十小,发现同学们都很热情,很有礼貌。下课期间,不管走到哪,总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学生亲切地喊我一声“胡老师”的同时,还不忘给我敬礼!受到如此的敬重,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心里甜甜的!这群可爱的小学生,真的会时刻给我带来惊喜和感动。我常常会站在走廊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嬉戏玩闹。曾几何时,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肆无忌惮,跌倒了,放肆地哭一次。爬起来,继续嬉笑玩闹。童年的美好时光,几乎被孩子们从记忆深处陆陆续续挖掘出来,细细品味,才发觉,真的好想回到那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我想感谢这些天真快乐的孩子们,他们带给我太多美好的憧憬!他们让我对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感动在宿舍

6个人住一间大教室,两排床铺整整齐齐合并在一起。一个这个小的集体一起生活,刚开始总有些不习惯。慢慢地,我们都熟悉了,一起学习和交流中,我们渐渐拧成一股绳。我们会在宿舍里谈论哪一班的哪一个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在一起讨论怎样把一堂课上好,还经常把班级的趣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实习的同时,大家都在为招考马不停蹄!我们一起奋斗,互相借鉴复习方法,分享所了解的招考信息政策等等。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友好,和谐,愉快!即便实习有多苦,有多累,宿舍之间互相调侃,自然而然忘了很多不开心的事儿。

钟校长,蒋主任时不时过来宿舍关心我们的生活以及实习进程。给我们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钟校长说得没错:“集体实习学到的东西不会比个别找实习单位少!”是因为我们有这么一个和谐的集体共事,有明确的实习计划,有负责任的带队老师,还有这么多热心的指导老师……

实习期间带给我的感动数不甚数,教会我的更是不计其数。有人说:“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一个太阳!”即将走出校门,踏向社会,再进入另一个不同质的校门。我们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准备,需要完善,需要充实!而这一段实习生涯,便是我所有装备里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段丰富多彩的实习时段,将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永恒……(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育技术学专业 胡柔同学供稿)

宁远十小简报(第一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