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本科教育·大家谈】潘雁飞:“金课”就是写好课堂教学这篇美文
发布时间:2019-03-06 09:45:31 作者:教务处办公室  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47

作者: 潘雁飞 

课堂教学的好坏实际上没有一定之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有所成,应该便是好课堂。现今从上到下,都倡导“金课”。何谓“金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认为“金课”就是写好课堂教学这篇美文。

好文章易于看出来,无非是构思精巧,立意不同流俗,文从字顺且生动形象,达到艺术美的境界。好课堂也易于知晓,目的明确,方法用得巧,传达得妙,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能同震共鸣,学生如坐春风,有所得有所提高便是“金课”了。所以有的课堂像诗,有的课堂像散文,有的课堂像小说,有的课堂像议论文,有的课堂像说明文……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诚非易事。本专业学问的扎实,教学理念的恰当把握、内容的选择合适,方法的得当,传达的到位,思维的碰撞激发探寻的欲望,闪现思维的火花……,这一切要达成目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但这样说,并不是说在我们有限的知识里上好课就成为不可能的事。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充实自己,肯钻研,办法总比问题多,课堂教学会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不可否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现有高校课堂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事实上,这种“传统”并非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而是近百年来形成的。看看《论语》就知道,孔子这位大教育家是怎样教学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古老的教育思想是真正超越时代的,且永不过时。《论语·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一堂多么经典的示范课啊,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与老师平等切磋,师生共同享受春风沂水之乐!

现代教育理论也倡导我们改变灌输式的“接受”教育,采用开放式的互动教育,强调在互动上由“一维”向“多维”互动,也就是说既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有学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师是教者、述者、问者、指导者、引导者,也是思者、听者;学生是听者、答者,也是思者,问者、论者。

所以,在教学模式上,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要鼓励探究式对话式教学,进行创新性创意性学习,以改革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课堂教学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采用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设计出贴近专业教学一线实际的新课型,使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与实践相契合。

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许多高等学校都已在积极探索尝试,如下几种方式就有借鉴意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一些具体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和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个理沦,某种技能的了解、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在文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教师以案例为核心,提出“三多三提高”的教学模式,即采用多案例、多提问、多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师生关系的目的。

(2)大篷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始于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新闻采访与写作》。

他认为传统课堂是广播式课堂,而改革后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他把学生带到社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章节边采访、边写作,边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在于:把传统的师生关系变成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关系。传统的课堂以老师为中心,是广播式的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信息。而改革后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共同解决,或者向老师请教。这是一种准实战教学法,能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实践课也可以设置文学笔会、民间采风试的大篷车课堂。

(3)模拟教学法。如《应用写作》或《秘书实务》的教学,便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体验公务活动的全过程。课程讲完了,学生也基本掌握了相应的业务技能。

在具体改革教学方法时,要提防纯粹以实践教学、实务教学为主导,而忽略理论修养与认知的倾向(实际上精彩的、有广度、有深度、有启发性的传授式的教学才能显现教学的多样性,我们所反对的是干瘪无味的填鸭式教学)。否则对文科类专业的教学效果而言,会出现和存在人才低端化的走向。毕竟我们教育的理想是培养高水平的文化创新阶层和文化传播阶层,并保证未来知识阶层人应有的文化精英地位,如果我们在实践教学和实务教学中不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和理论的熏陶与指引,那么我们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的从业者,也有可能大多是低端意义上的“技能工人”。(作者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